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正考父鼎铭 其一 先秦 · 阙名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三
四月初吉正考父文王宝𱀵鼎,其万年无彊,子孙永宝用享(拓本。)
德安石宰启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二、《昌谷集》卷七
接敷原之近境,天与夤缘;
庐阜之穷源,日闻声誉。
窘衰年之药石,废世道之缄縢。
条有朵云,光于蔀屋。
恭惟某官卫纯臣之正派,汉笃行之流风。
异哉诗礼之闻,不同馀子;
盛矣衣冠之事,最号名门。
玉成抱璞之中,颖脱处囊之外。
已蜚英于盘错,尚养望于经纶。
雨霁春融,讴歌满道;
月明夜悄,桴鼓无声。
合归玉笋之班,即对金莲之炬。
如某者倦游旧矣,得请归欤。
河阳一县之花,犹沾和气;
受支离三钟之,宁有他长?
忽疏枫扆之恩,俾待阶之对。
联班禁路,续食洛京
正考父俯伛循墙,已裁免牍;
陈孟公文辞惊座,乃作庆缄。
当遣骑之鼎来,亟烹鱼而已误。
却为不可,受则难胜。
跂彼七襄,终匪琼琚之报;
藏之十袭,永为箧笥之光。
朱公叔谥议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二
益州刺史南阳朱公叔卒,门人陈季圭等议所谥,云宜曰忠文子
陈留蔡邕议曰:「昔在圣人之制谥也,将以劝善彰恶,俾民兴行,贤愚臧否,依事从实,虽文、武之美,灵、厉之秽,罔不具存。
自王公以降,至于列国大夫,皆用配号,传于无穷。
秦以世言谥而黜其事
汉兴以来,惟天子与五等之爵,然后有之,公卿大臣,其礼阙焉。
历世弥久,莫之或修。
益州府君贯综典术,率由旧章,始与诸儒考礼定议,加陈留府君益州之谥,是后览之者亦无间焉。
今子亶纂袭前业,不忘遗则,孝既至矣,礼实宜之。
谨览陈生之议,思忠文之意,参之群学,稽之《谥法》,夫万类莫贵乎人,百行莫羡乎忠,故夏后氏正以人统,教以忠德。
然则忠也者,人德之至也。
而犹有三焉。
孔子曰「进思尽忠」,又曰「臣事君以忠」,奉上之忠也。
曰「为人谋而不忠乎」,又曰「忠焉能忽诲乎」,谋诲之忠也。
《春秋左氏传》曰「小大之狱必以情,情,忠之属也」,又曰「上思利人曰忠」,抚下之忠也。
三者,人之则,而忠行乎其中。
益州府君自始事至没身,忠言不辍乎口,忠谋不已乎心。
其在帝室,正身危行,言如砥矢,策合神明,蹇蹇之谏,文章具存,奉上忠矣。
其在部臣,匡救善导,出自一心,疑不我听者,果有踬覆不测之祸,谋诲忠矣。
爰牧冀州,时值凶荒,劳心习思,勤恤度事,诛毙贪暴,纠戢贵党,虽则强御,当官能行,夫岂淫刑,将有利也;
发墓盗柩,议而不罪,夫岂漏奸,察以情也,抚下忠矣。
位在牧伯,职据纳言,秉权食禄,实有年数,而居无畜好,财货不益,粝食布衾,概谓之精丽。
昔鲁季孙行父卒,宰家器,无衣帛之妾,无食之马,君子曰「相三君则无私积,可不谓忠乎」,而谥曰文子
《春秋外传》曰:「忠,文之实也」。
然则文,忠之彰也。
忠以为实,文以彰之,事通议合,两名一致,是贞俭之称文也。
邾子籧篨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
公曰:「民苟利矣,孤亦与焉」。
于是迁而遂卒,谥曰文公
是危身利民之称文也。
卫大夫孔圉谥曰文子子贡疑焉,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仲尼与之。
是勤学好问之称文也。
府君所在,屡以忤违,阽以深患,苟除民害,死生以之;
前后三黜,一罹疾废,于身危矣,兼包六典,命世作师,犹复宗事赵叟,示有攸尊,能下问矣。
有一于此,犹可以称,况乃忠兼三义,文备三德,于古志不悖,而《谥法》亦曰宜矣
本议曰忠文子
按古之以子配谥者,鲁之季文、孟懿子,卫之孙文、公叔文,皆诸侯之臣也。
至于王室之卿大夫,其尊与诸侯并,故以公配。
《春秋》曰:「刘卷卒」,「葬刘文公」。
《公羊传》曰:「刘卷者何?
天子大夫也」。
经又曰:「王子虎卒」。
《左传》曰:「王叔文公卒,而如同盟,礼也」。
此皆天子大夫得称其礼,与同盟诸侯敌体故也。
又礼缘臣子咸欲尊其君父,故虽侯伯子男之臣,自称其君,咸得曰公。
及其卒也,异国之人称之皆然
是以邾子、许男,称公以葬《春秋》之正义也。
以例言之,则府君,王室亚卿也,有王叔、刘氏之比。
以臣子之辞言之,则有邾许称公之文,虽无土而其位是也。
今曰公犹可,若称子,则降等多矣,惧礼废日久,将诡时听。
周有仲山甫、伯阳嘉父,优老之称也。
宋有正考父,鲁有尼父,配谥之称也。
《春秋》曰孔父,子曰伯某,父亡之称也。
父虽非爵号,与天子诸侯咸用优贤礼同,顺乎门人臣子所称之宜,可于公父之中,择一处焉,斯不得称子而已(本集,《后汉·朱穆传》注引《袁山松书》。)
铭论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四
《春秋》之谕铭也。
曰:「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
肃慎纳贡铭之楛知,所谓天子令德者也。
黄帝有巾几之法,孔甲有槃杅之诫,殷汤有《甘誓》之勒,毚鼎有丕显之铭。
武王践阼,咨于太师,而作席机楹杖杂铭十有八章。
周庙金人,缄口书背。
铭之以慎言,亦所以劝进人主,勖于令德者也。
召公作诰,先王赐朕鼎出于武当曾水,吕尚周太师而封于齐,其功铭于昆吾之冶;
汉获齐侯宝樽于槐里(此句从《御览》七十一补。),获宝鼎于美阳
仲山甫有补衮阙,式百辟之功;
《周礼·司勋》凡有大功者,铭之大常,所谓诸侯言时计功者也。
宋大夫正考父,三命兹益恭,而莫侮其国;
孔悝之父庄叔,随难汉阳,左右献公卫国赖之,皆铭于鼎,晋魏颗获秦杜回于辅氏,铭功于景钟,所谓大夫称伐者也。
钟鼎礼乐之器,昭德纪功,以示子孙,物不朽者莫不朽于金石,故碑在宗庙两阶之间(此句从《文选·头陀寺碑》注引补。)
近世以,来咸铭之于碑。
德非此族不在铭典(此二语从《文选·新刻漏铭》注引补。《御览》五百九十。《续汉律,历志中》补引邕《命论》一段「命」当作「令」《乃月论》也。见卷十二。)
太傅胡广 其一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六
公讳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
其先自妫姓建国南土曰胡子,《春秋》书焉,列于诸侯,公其后也。
考以德行纯懿,官至交趾都尉
公宽裕仁爱,覆载博大,研道知机,穷理尽性,凡圣哲之遗教,文武之未坠,罔有不综。
年二十七,察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左丞尚书仆射
内正机衡,允里其职,文敏畅乎庶事,密静周乎枢机,帝用嘉之,迁济阴太守
公乃布恺悌,宣柔嘉,通神化,道灵和,扬惠风以养贞,激清流以荡邪,取忠肃于不言,消奸宄于爪牙。
是以君子勤礼,小人知耻,鞠推息于官曹,刑戮废于朝市,馀货委于路衢,馀种栖于畎亩(《文选·魏都赋》注引此一语。)
汝南太守,增修前业。
考续既明,入作司农,实掌金谷之渊薮,和均关石,王府以充。
遂作司徒,昭敷五教。
进作太尉,宣畅浑元,人伦辑睦,日月重光。
遭国不造,帝祚无主,援立孝桓,以绍宗绪。
用首谋定策,封安乐乡侯户邑之数,加于群公。
入录机事,听纳总己,致位就第。
复拜司空,敷土导川,俾顺其性。
功遂身退,告疾固辞,乃为特进,爰以休息。
又拜太常,典司三礼,敬恭禋祀,神明嘉歆永世丰年,聿怀多福。
复拜太尉,寻申前业。
又以特进,消遥致位
又拜太常,遘疾不夷,逊位辞爵,迁于旧都,徵拜太中太夫。
延和末年,圣主革正,幸臣诛毙,引公为尚书令,以二千石居官,委以阃外之事,厘改度量,以新国家。
弘纲既整,衮阙以补,乃拜太仆
车正马闲,六驺习训,迁太常司徒
成宗晏驾,推建圣嗣,复封故邑,与参机密,寝疾告退。
复拜太傅录尚书事,于时春秋高矣。
继亲在堂,朝夕定省,不违子道。
旁无几杖,言不称老。
居丧致哀,率礼不越。
其接下答宾,虽幼贱降等,礼从谦厚,尊而弥恭。
劳思万机,身勤心苦,虽老莱子婴儿其服,方叔克壮其猷,公旦纳于台屋,正考父俯而循礼,曷以尚兹!
夫蒸蒸至孝,德本也。
体和履忠,行极也。
博闻周览,上通也。
勤劳王家,茂功也。
用能七登九命,笃受介祉,亮皇圣于六世,嘉庶绩于九有,穷生民之光宠,享黄耇之遐纪,蹈明德以保身,与福禄乎终始。
年八十有二,建宁五年春壬戌薨于位。
天子悼痛,赠策遂赐诔,谥曰文恭
如前傅之仪,而有加焉,礼也。
故吏司徒许诩等,相与钦慕《崧高》、《蒸民》之作,取言时计功之则,论集行迹,铭诸琬琰。
其词曰:
伊汉元辅,时惟文恭
聪明睿哲,思心瘁容。
毕力天机,帝休其庸。
赋政于外,有邈其踪。
进作卿士,粤登上公
百揆时序,五典克从。
万邦黎献,共唯时雍。
勋烈既建,爵土乃封。
七被三事,再作特进
弘唯幼冲,作傅以训。
赫赫猗公,邦家之镇。
泽被华夏,遗爱不沦。
日与月与,齐光并运。
存荣亡显,没而不泯(本集,《艺文类聚》四十六,又略见《书钞》三十五,《文选·魏都赋》注。)
胡馀学同年四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曹泾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桃花柳絮及春敷,壹是浮轻匪壮图。
幸有田耕并井饮,犹胜身屦与妻纑。
郎君竞爽贤声起,老子尊安道味腴。
便是当年正考父,是间饘粥口堪糊。
邓元昭太史古鼎歌 明末清初 · 尤侗
汾阴,得宝鼎
歊浮云,吐金景。
后作者,何纷纭。
八阵图,五千文。
齐人真,鲁人赝。
千百年,谁能辨。
呜呼孝子有邓公,作庙翼翼宫雍雍。
于豆于登罔不供,若求弗得心忡忡。
天开神物出土中,龙文炳焕琢鬼工。
东西南北云逢逢,是为宝鼎二樽从。
陈之高阁疏布封,以荐彝罍考鼓钟。
考鼓钟,衎宗祖。
奏缓歌,起会舞。
钟山风,摄山雨。
灵连蜷,憺容与,歆尔子孙祚多祜
我铭斯,大复古,嗟哉邓公正考父
臣第二 曹魏 · 杜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二
凡人臣之于其君也。
犹四肢之戴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皆相须而成为体,相得而后为治者也。
故《虞书》曰:「臣作股肱耳目」。
屠蒯亦云:「汝为君目,将司明也;
汝为君耳,将司聪也」。
然则君人者,安可以斯须无臣?
臣人者,安可以斯须无君?
斯须无君,斯须无臣,是斯须无身也。
故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而加敬焉。
父子至亲矣,然其相须,尚不及乎身之与手足也。
身之于手足,可谓无间矣。
然而圣人犹复督而致之,故其化益淳,其恩益密,自然不觉教化之移也。
奸人离而间之,故使其臣自疑于下,而令其君孤立乎上,君臣相疑,上下离心,乃奸人之所以为劫杀之资也。
然夫中才之主,明不及乎治化之原,而感于伪术似是之说,故备之愈密,而奸人愈甚,譬犹登高者,愈惧愈危,愈危愈坠,孰如早去邪径,而就夫大道乎?
凡士之结发束修,立志于家门,欲以事君也。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及志乎学,自托于师友,师贵其义,而友安其信,孝悌以笃,信义又著,以此立身,以此事君,何待乎法然后为安?
及其为人臣也。
称才居位,称能受禄,不面誉以求亲,不偷悦以苟合,公家之利,知无不为也。
上足以尊主安国,下足以丰财阜民;
谋事不忘其君,图身不忘其国;
内匡其过,外扬其义,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病下;
见善行之如不及,见贤举之如不容;
内举不避亲戚,外举不避仇雠;
程功积事,而不望其报;
进贤达能,而不求其赏;
道途不争险易之利,见难而无苟免之心;
其身可杀,而其守不可夺。
此直道之臣,所以佐贤明之主,致治平之功者也。
若夫主明而臣暗,主暗而臣伪,有尽忠不见信,有见信而不尽忠,溷淆于臣主之分,出入于治乱之间,或被褐怀玉以待时,或巧言令色以容身,又可胜尽哉?
是以古之全其道者,进则正,退则曲,正则与世乐其业,曲则全身归于道,不傲世以华众,不立高以为名,不为苟得以偷安,不为苟免而无耻。
夫修之于乡阁,坏之于朝廷,可惜也;
修之于已立,坏之于阖棺,可惜也。
君子惜兹二者,是以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况害仁以求宠乎?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若夫智虑足以图国,忠贞足以悟主,公平足以怀众,温柔足以服人;
不诽毁以取进,不刻人以自入;
不苟容以隐忠,不耽禄以伤高。
通则使上恤其下,穷则教下顺其上。
故用于上则民安,行于下则君尊,可谓进不失忠,退不失行。
此正士之义,为臣之体也。
凡趣舍之患,在于见可欲而不虑其败,见可利而不虑其害,故动近于危辱。
孙叔敖三相楚国而其心愈卑,每益禄而其施愈博,位滋高而其礼愈恭;
正考父伛偻而走;
晏平仲辞其赐邑:此皆守满以冲,为臣之体也。
夫不忧主之不尊于天下,而唯忧己之不富贵,此古之所谓庸人,而今之所谓显士;
小人之所荣慕,而君子之所以为耻也。
凡人臣之论,所以事君者有四:有贤主之臣,有明主之臣,有中主之臣。
有庸主之臣。
上能尊主,下能壹民,物至能应,事起能辨,教化流于下,如影响之应形声,此贤主之臣也;
内足以壹民,外足以拒难,民亲而士信之,身之所长,不以怫君,身之所短,不(当有「以」字。)取功,此明主之臣也,君有过事能壹心同力,相与谏而正之,以解国之大患,成君之大荣,此中主之臣也;
端悫而守法,壹心以事君,君有过事,虽不能正谏,其忧见于颜色,此庸主之臣也。
以庸主之臣事贤主则从,以贤主之臣事庸主则凶,故之所以成其名者,皆度主而行者也。
修之在己,而遭遇有时,是以古人抱麟而泣也。
夫名不可以虚伪取也。
不可以比周争也。
故君子务修诸内而让之于外,务积于身而处之以不足,夫为人臣,其犹土乎(《意林》作「犹如土也」。)
万物载焉而不辞其重,水渎污焉而不辞其下,草木殖《意林》作「植」。
焉而不有其功,此成功而不处,为臣之体也。
若夫处大位,任大事,重权于万乘之国,必无后患者,其上莫如推贤让能,而安随其后,不为管仲,即为鲍叔耳。
其次莫如广树而并进之,不为魏成子,即为翟璜耳,安有壅君蔽主专权之害哉?
此事君之道,为臣之体也(《群书治要》)
戒子书 曹魏 · 殷褒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三
夫道也者,易寻而难穷,易知而难行也。
京房之徒,考步吉凶之变,而不能自见其祸,更为姚平所戒,此道之难知也。
省尔之才,不及于,而吾之言,过于矣。
正考父三命滋恭,晏平仲久而敬之;
曾颜之徒,有若无,实若虚也。
况尔析薪之智,欲弹射世俗,身为谤先,怨祸并集,使吾怀朝父之忧,为范武子所叹,亦非汝之美也。
若朝益暮习,先人后己,恂恂如也。
则吾闻音而识其曲,食旨而知其甘,永终吾余年矣,复何恨哉?
古人有言:「思不出其位」。
尔其念之,尔其念之(《艺文类聚》二十三)
分门类纂唐歌诗序咸淳元年正月 南宋 · 赵孟奎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四
诗源于情性之正,其来久矣。
人不能无乐,乐斯咏,咏斯嗂,诗以兴焉。
世有升降,情性无古今,诗未尝泯也。
夫子删诗,定取三百篇以为经。
《雅》、《颂》之音铿天地,动鬼神,一时从臣才艺,固足办此。
列国之《风》,妇人女子,小夫贱隶,片善寸美,俱所不弃。
《商颂》仅五篇,以《那》为首,正考父得于周太师,夫子汲汲存之。
虽《左氏》所载逸诗,如《茅鸱》、《祈招》之类,亦太山一毫芒耳,非采星宿遗羲娥也。
然亦诗非夫子不敢删,删之者僭。
聚流成海,聚宝成山,聚一代之诗而成集,殆取是耳。
唐文为一王法,而诗尤工。
杜子美、李太白、韩退之、柳子厚,人诵其言,家有其集,不必类聚而传也。
间有一唫一咏,散落人寰,残碑断碣,异闻杂纪,何可胜计。
尝鼎一脔,固知其美,终不若过屠门大嚼之为快。
是集之编,蒐罗包括,靡所不备。
凡唐人所作,上自圣制,下及俚歌,郊庙、军旅、宴飨、道涂、感事、送行、伤时、吊古、庆贺、哀挽、迁谪、隐沦、宫怨、闺情、闲居、边思、风月、雨雪、草木、禽鱼,莫不类聚而昈分之。
虽不足追「思无邪」之盛,要皆由人心以出,非尽背于情性之正者也。
昔荆公尝选唐人三百家为一集,名曰《诗选》。
姚铉作《唐文粹序》,亦谓有《唐诗类选》、《英灵间气》、《极玄》、《又玄》等集,皆有去取于其间,非集录之大全也。
雪林李君龏嗜唐诗,穷一生以为工。
予既毕举子业,先公俾学诗,每相与讲论,叹诸家不可尽见,因发吾家藏,手出纲目,合订分类,志成此编。
宦辙东西,轴嘱李君足成之。
旁收逸坠,募致平生所未见者,得一千三百五十三家,四万七百九十一首,大略备矣,列为若干卷。
盖首尾十馀年而后毕,缮而藏之。
予惧成之之难,而失之之易也,行必携以自随,公暇时复倒箧翻阅,因谋锓梓庋焉。
后之览是集者,如入建章而睹千门万户之富,动心骇目,迷不知其所从。
若夫嗜胾而隽其永,啜醴而咀其醇,则在君子之自得而已。
咸淳改元正月十五日赵孟奎书。
按:《分门类纂唐歌诗》卷首,宛委别藏本。
论孟僖子属说与何忌师事孔子 南宋 · 赵与可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九、同治《庐陵县志》卷五一
僖子昭公于楚而归,以不能相礼而病,而讲学之,苟能礼者则从之。
而其属纩之言,独拳拳使其子说与何忌师事吾夫子,其言曰:「将有达者曰孔某」。
僖子何以能知之也?
斯亦甚奇矣。
七十二国之君大夫不能知吾夫子,而一孟僖子能知之,僖子之见亦绝人远矣。
僖子之所以知吾夫子者,以其圣人之后,而其祖孔父嘉有死难之忠,弗父何有让国之贤,正考父有三命益共之美,故引臧孙纥之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然意其于圣人之仪刑气象,必有得于目击之际者,非徒以其世考之也。
其后孟僖子、南宫敬叔师事仲尼,虽未见其为圣人门之高弟,而春秋之末,孔子所谓三桓之子孙微矣者,盖三家子孙非复旧比。
而又传百馀年为战国孟子鲁公孟孙之后,卓然为圣人之亚,千万世之下,至今传之曰孔孟。
孟氏之子孙乃有甚不微者,而其斯文一脉,实自孟僖子始。
愚每读书至此,见得人家祖父苟知尊圣贤,乡儒学,其子孙未有不食其报,而报之光明盛大,未有如孟僖子者。
异时为人祖父,知以诗书教子孙,亦不过利其可以擢科第,取富贵,买田宅,雄乡里而已,岂谓其子孙可以为圣贤哉?
自科举废,儒效迂,为人祖父者已视书册为不切,况其子孙哉?
吾于是乎有感。
然又有一说。
契教民,稷养民,有大功德于唐虞之世,故稷、契之子孙皆有天下。
天以为是未足以偿稷、契之功德也。
商之后而生一夫子,犹契之泽也;
周之后而生孟子,犹稷之泽也。
天理之不爽如此,今之为人祖父者,不敢望其家家而稷、契,其平日处心积虑,当有一日之积累以遗其子孙否乎?
固宜其无子孙为圣贤之望也。
吾于是乎有感,抑天时人事之不齐,又有可为永慨者。
孟子之生距孔子百有馀岁耳,当孔子时,有力而可以行夫子之道者惟三家,而堕三都之役,叔孙则堕郈矣,季氏则堕费矣,而孟氏之成,乃独以公敛处父一言而卒不肯堕。
春秋》定公十年,再书「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郈」。
「十二年,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公围成,公至自围成」。
叔孙州仇即叔孙武叔也,仲孙何忌孟懿子也。
仲尼武叔,尚甘心于堕郈,而师事仲尼懿子,乃崛强于堕成,谓之何哉?
孟懿子亦既与于堕郈、堕费之役矣,堕他人之邑则欣然而从之,堕己之邑则有难色,平日之所学于圣门者果如是乎?
心之不同,事之难料有如此者。
使孟子生乎百年之前,得与夫子同时,以夫子之圣,辅之以孟子之贤,而因三家之力,虽挽东周西周可也,何至蹙春秋而战国也哉?
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自伤之辞也。
吾于是乎有感。
太师鲁国孔宣公碑 初唐 · 崔行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五
臣闻形气肇分。宗匠之涂遂广。
性情已著。名教之理攸兴。
是故雕刻为妙物之先。粉泽成真宰之用。
若其聃语弃智。则圣非攘臂之端。
庄寄齐谐。则礼必因心之范。
虽九流争长。百家竞逐。
而宗旨所归。典坟攸系。
夫轩羲已谢。子姒迭微。
步骤殊方。质文异辙。
及流漦起噪。箕服传訞。
宪章板荡。风雅沦丧。
然而千龄接圣。崇朝可期。
五百见贤。伐柯未远。
粤惟上哲。降生圯运。
理接化先。德充造物。
财成教义。弥纶之迹已周。
组织心灵。范围之功且峻。
利仁以济幽显。垂训以沾动植。
自叹起临川。道穷反袂。
西峰琬玉。几烬苍山
东野柔桑。多尘碧海。
属混元再造。休明一期。
雅颂之音复闻。郊禋之礼还缉。
跨巢胥之逸轨。迈龙鸟之遐风。
瞻白云而升介邱。翼苍螭而过沂上。
而令千祀之外。典册遂隆。
九泉之下。哀荣方缛。
斯乃命为罕说。道不预谋。
岂如箕山之魂。空成寂寞。
信陵之墓。徒复经过。
将知龙蛇之蛰。潜契于天壤。
圣智所游。高悬于日月。
言之不可极。其惟孔太师乎。
太师讳某字仲尼
鲁国邹人。有殷之苗裔也。
分于宋。则孔父嘉大司马
弗父何国让其弟厉公正考父佐戴武宣而受三命。
居于鲁。则有防叔伯夏叔梁纥
太师。若夫天命元鸟玉箧隆其浚哲。
瑞启白狼。瑶台繁其锡类。
武王覆夏。仍迁象物之金。
有客在周。复奏桑林之乐。
滋恭喻尸臣之鼎。高让挹延吴之风。
令绪昌源。焕乎已远。
至如象纬凝质。则傅说巫咸
嵩华降神。则申伯吉甫
在于郊临巨迹。郁符中野之祥。
水带邱阿。遥均反宇之庆。
韫乾坤之精粹。陶阴阳之淑灵。
度九围十。河目海口。
放勋文命。有喻于仪形。
子产皋繇。微详于具体。
孟孙言其将圣。太宰辨其多能。
神关系表。性与道合。
时初撰屦。已训卿。
年未裘裳。先窥周室。
犹且学期上达。业遵下问。
龙如藏史。或访礼经。
碧准苌宏。言询易象。
曲台相圃。广陈揖让之容。
师挚师襄。屡辨兴亡之极。
网罗六艺。经纬十伦。
加以思入无方。情该至赜。
陈庭矢集。悬验远飞。
井泉开。冥占幽怪。
新萍泛日。能对于楚
旧骨沦风。旋训于越使。
藏往知来之际。微妙元通之旨。
不可以龟策求。不可以筌蹄得。
及其誉闻曲阜。南宫展师资之敬。
应务中都。西邻化诸侯之法。
冬官效职。五土得其攸宜。
秋令克宣。两观展其刑政。
沟疏墓道。且抑季桓。
田归汶阳。遂陵齐景。
尊君卑臣之训。自家刑国之
每惆怅于兴周。亦流连于韶管。
然而高旻不惠。彼日寖微。
起哀怨于王风。绝归飞于鸣鸟。
是邦可化。斯道欲行。
暖席兴忧。问津匪倦。
俎豆尝。空及三军之容。
季孟有言。不接双鸡之膳。
晏平推士。尚或相排。
子西让王。终成见拒。
亦有宋朝司马。乔木难休。
卫国匡人。逆旅焚次。
微者。翻嗟击磬之心。
仪封细人。潜明木铎之意。
既而在斯兴感。用辍栖遑。
狂斐然。弥嗟穿凿。
旋骖旧馆。扫筵阙里。
杏坛居寂。缁林地幽。
知十稽微。得二承妙。
科斗所载。方阅旧文。
雎鸠在篇。遍详雅什。
河汉鼗鼓。铿锵之响复传。
宗庙衣裳。升降之仪还序。
博约无倦。诱喻多方。
后稷躬耕。近关励物。
伯夷馁死。犹可激贪。
周公其人。则神交于梦想。
管仲小器。则叹微于征伐。
立德立言。太上谓之不朽。
曰仁曰义。前哲以之周旋。
覆篑为山。喻天阶而不陟。
读易无过。假日蚀以鸣谦。
茨岭峒山。寄言于独善。
岐情风御。未陟于通庄。
妙臻数极。作侔易。
是知缝掖乃兼济之途。华衮非为政之要。
及其愚智齐派。椿如一。
南楚狂狷。旧辨凤衰。
东鲁陪臣。奄成麟毙。
晨兴负杖。知命发于话言。
夕寐奠楹。将萎伤其溘虑。
崇山化谷。小天下而无由。
殒石沈星。架大梁而何有。
门人议服。俱缠至极之哀。
国史制词。永锡慭遗之诔。
及埏深夏屋。树列远方。
五胜迭迁。六籍无准。
席间初阒。已舛微言。
入室且分。遄乖大义。
秦人蛙沸。遗烬翳然。
汉代龙骧。挟书未剪。
元封有述。残阙载陈。
甘露嗣踪。●8BE8扬复起。
舂陵受命。先访于胶庠。
谯郡膺符。多招于文学
逮江马南度。泉鹅北飞。
鸮入环林。鲸冲圣海。
有随交丧。中原剪覆。
东序南雍。鞠为茂草。
六乐五礼。皆从燬室。
钦若皇唐。肇膺明命。
祖武宗文之业。天成地平之勋。
图书因乐推重。干戈由宁乱集。
刳舟创浮。芹藻之诗先远。
戎衣初卷。羽籥之节旋兴。
皇上以圣敬而抚璇图。以文明而膺宝历。
夏启挹其光兆。姬诵让其惟清。
化入龙沙。风移鳀海。
金邱展赆。琼田荐琛。
潜马饰黄芝之封。浮龟吐绿文之籀。
虞庠殷塾。广庞叟。
蓬岭石渠。朋延敦诲。
垂衣裳而凝想。虚旒纩以永怀。
至于大道寖微。小康遂往。
嬴讥紫色。谬践元阿。
刘风白金。徒遵高里。
黄初正始。时多间然。
建武永平。业非尽善。
而乃作乐崇德。殷荐之礼毕陈。
有孚载容。观下之训齐设。
肆类偫望。孝享之义益隆。
归功三后。尊祖之诚愈切。
诏寰中而徵万玉。译荒外以召百灵。
一茅分茹。双鹣共羽。
翠华远升。秸席虚位。
上帝储祉。泰壹有辉。
山祇传声。海神会气。
九皇之况荣可嗣。三代之阙典还属。
乃使朱鸟翔日。苍威戒路。
七萃腾景。八鸾锵风。
过大庭以省方。掩洙上而观艺。
晏居莫辨。祠堂岿然。
见马鬣于荒坟。识欃檀于古。
叹重泉之可作。闻盛德而必祀。
言敷典训。广命杍材。
赠以太师。式旌幽壤。
改制神宇。是令德。
于时皇唐之御天下四十有九载。即乾封之元年也。
摄提贞岁。勾芒献节。
兖州都督霍王元轨。大启藩维。
肃承纶诰。庀徒揆日。
疏闲薙远。接泮林之旧壝。
削灵光之前殿。徂徕新甫。
伐乔木而韵流嘤。岱畎泗滨。
采怪石而喧浮磬。赪紫施绚。
黝黛飞文。沓栱重栌。
春窗秋幌。阴櫩积雾。
复阁怀烟。几仍度室。
席遵函丈。寿宫焕然。
睟容有穆。至如襄城有访。
七圣接其騑骖。汾水言游。
四子冥其衡轭。将谓布衣黄屋。
名器则殊。卷领素王。
感召宜一。颜子侍侧。
农山之谈。季路承閒。
如兴浮海之西华束带。
尚以要。言偃裼裘。
犹为得礼。避席延其不敏。
舍瑟眷其幽情。共列升堂。
齐参睹奥。岁时藻。
复杂昌蒲。平日弦歌。
还闻丝竹。皇储一德。
聿隆三善。博望邀裾。
肃成讲义。发挥镕造。
幽赞事业。而以周穆之觞王母
尚勤西弇。汉帝之展邱。
因书东岳。遂乃思建隆碣。
上闻天扆。言由国本。
理会冲情。副震宫之德声。
命芸阁以䌷颂。元堂辟兮神灵僾。
扬教思兮两仪配。煽皇纲兮融帝载。
可履兮舜为佩。昼而明兮夜而晦。
于嗟业兮丽万代。其词曰。
赫赫上帝。悠悠天造。
神集鸿名。圣居大宝。
循性称教。率性为道。
政若镕金。化侔偃草。
爻画先起。律吕创陈。
礼节天地。乐和人神。
成期用。业尚日新。
縡无声臭。骘有彝伦。
水火朝变。宪章时革。
周庙伤禾。殷墟
褒艳纰雅。嬴沦赜。
散乱纪言。支离方册。
自天生德。由纵成能。
宾筵恪嗣。铭鼎家承。
蹲龙运舛。振铎冥膺。
阙典攸缉。斯文载兴。
广训三千。遍于七十。
历阶东会。藏书西入。
楚将分社。齐闻与邑。
接舆自狂。长沮空执。
在智伊妙。惟神乃几。
羊因鲁触。鸟向陈飞。
那传颂管。编照书韦。
卜商承绚。颜子参微。
则不追。昌亦遂往。
名教潜发。心灵泛奖。
德配乾坤。业晖辰象。
麟悴遥泣。山隤夐仰。
三统昌日。千龄圣期。
禋宗有昊。展礼崇基
觐宣时迈。神缄孝思。
绛螭承轭。翠凤翻旗。
上浮龟蒙。遥集邹鲁。
翘勤真迹。惆怅今古。
旧壁迷字。荒坟翳斧。
纶贲宗师。诏缉灵宇。
虹梁野搆。翚翼林舒。
雕栊绣桷。圆井方疏。
沂童浴早。泮鸟鸣初。
俎豆蠲洁。丹青蔼如。
墨检前踪。庄放遗辙。
于昭遐训。允归圣烈。
肃穆仁祠。阴沈像设。
随四序以潜运。悬三光而不缺。
箴铭后序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咸平集》卷一四
《书》曰:「惟狂克念作圣,惟圣罔念作狂」。
是圣与狂不相远,盖先王趣人归善之速也。
汤,圣人也,铭于盘有「日新」之戒;
正考父,贤人也,铭于鼎有「益恭」之命。
茍非圣与贤,而在中人之域,言与行终日不离戒慎,则仅可免过,安敢望偕于君子哉?
傥斯须而忘检慎,则差跌而获罪戾矣。
因作箴铭,以自戒也。
阅古丛编序 北宋 · 朱长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乐圃馀稿》卷七
古之圣贤有三立:上曰德,次曰功,次曰言。
得其一,可以名天下。
犹谓其传之不远也,于是托之于物。
物之久者莫如金石,故可以寓焉。
吉日之题,岐阳之鼓,比干之墓,正考父、仲山甫之鼎,后世类有传焉。
嬴秦震矜厥勋,勒泰山,镵邹峄,剟之罘,刊会稽,自以谓三代莫己若,而人弗信也。
西汉陋秦之为,虽封岳省方,未尝刻石。
而群公庶士若萧相国善篆,京兆古文,不闻鑴镂者。
逮于东京,碑词始作。
碑者,古之葬祭之一器也。
葬以绕绋,祭以系牲。
而宫中亦有碑,说者云所以识日景、测阴阳也。
古者用大木穴其上,以便于用。
后世贤者易之以石。
观汉碑上亦有穴,此其遗像也。
既易以石,于是假以铭焉。
杨震、刘宽之高爵,郭林宗、陈邱之潜德,宣父、老子华岳之庙,皆因碑以制文焉。
由是贵贱竞作,美词相誇,浸繁于魏、晋,而尤盛于隋、唐。
或矜己以耀世,或褒亲以垂后,或誉天以求福,或记事以谨时,不可胜言矣。
虽所述艰于尽信,而事有可考,文有可师,迹有可法。
至于群经众篇,妙札奇帖,往往传于琬琰者甚众,是以学者务观焉。
然不幸为干戈之所蹂躏,风霜之所摧剥,或因时主之所诏毁,或遭野兽之所残斲,其存者盖十一焉,亦可为之叹息也。
余少也学古,凡古人之文无不求而读之,又从而藏之,好其书如其文也。
古书之载于纸墨者几希,而存于金石者类在于故都之外,四方之远,与夫山林墟墓之间,唯势位赫赫、众所翕附而好之甚笃者为能多置也。
余以疾退隐,迹与世远,虽欲致之,岂不艰哉。
顾嗜此为癖,早夜不舍,所游必问,所居必求。
丐于交游,购于市里。
不惮劳费,月增岁积,自周穆王以来,下历秦、汉、魏、晋、隋、唐,至于本朝,诸公之迹,莫不皆有。
于是裒精撮奇,刀笔在手,字剪行缀,不失旧文。
有册有轴,悉随其宜,斯亦勤矣。
裒而次之,名曰《阅古丛编》。
盖不独取其墨妙,亦将以广前代之异闻,正旧史之缺遗也。
其书不以世次,为其编之未已也。
古刻之石,若其卷第载之目录,其书之可评,事之可辨,言之可述,为之题跋于后,又录焉。
盖墨本易朽而词章可传也。
或谓余曰:「古之好古者聚道,今之好古者聚物。
碑亦物也,何其聚之多」?
余解之曰:「人情固未免有好,观其所好何如耳。
金犀在籯,珠玉在堂,良畴连阡,华宇并疆,吾所未尝好也。
美食方丈,旨酒千钟,贪餮自安,沉湎无穷,吾所未尝好也。
妖妍悦目,淫蛙乱耳,秦筝羌笛,齐纨蜀绮,吾所未尝好也。
放情嬉游,争胜博奕,白日孜孜,从事无益,吾所未尝好也。
吾于四者忽之若遗,而能韫椟六书之妙迹,网罗千载之遗文,庸何伤乎」?
乃书石刻之所兴与其所好,为之序。
蔡京罢相以太师鲁国公致仕制宣和七年四月 宋 · 吴敏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四
用人求旧,惟治世之通规;
置相克终,兹哲王之令典。
眷时元老,方领繁机。
忽怀知止之风,莫遂贪贤之意。
诞扬涣号,敷告大廷(具官)
蔡京道周而德全,气博而用远。
学探天人之蕴,才兼文武之优。
蚤逢休辰,亟立要路。
谋谟王室,殚献纳于三朝;
辅相朕躬,阅勤劳于九闰。
乃者当初载旁求之日,席四方全盛之资。
遵制扬功,粲先猷之具举;
制礼作乐,凛太平之有文。
昨方就于燕閒,比再司于重剧。
念苍生之计,聊起谢安
顾黄发之咨,远同吕尚
属偶婴于疾恙,致稍阔于会朝。
正考父三命而兹恭,莫遑偃息;
卫武公百年而自敬,荐贡忱辞。
朕素隆体貌之恩,增厚始终之义。
自任斯民之重,宜无足辞;
闵劳三省之烦,期于必请。
是用俾还公印,归即里居。
申衍爰田,陪敦真赋。
衮衣赤舄,联使于神霄;
几杖安车,庸留居于魏阙。
从雅志,以副至怀。
于戏!
再图揆路之勤,本予德意;
三告师臣之老,乃尔令名。
勉药石以自持,俾神明之益壮。
承休命,告嘉猷。
赐新除天章阁待制吏部侍郎赵君锡辞免不允诏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五、《范太史集》卷二八
卿有颍封人之纯孝,可移于君;
正考父之滋恭,不懈于位。
史执法天官亚卿
图任实均,服宠惟旧。
仍兼华于延阁,尚虚伫于嘉谋。
其往钦承,毋为固避。
所请宜不允。
正字谢执政 宋 · 董逌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六
横槎问汉,对北辰枢极之庭;
负羽登瀛,直东壁图书之府。
恭承睿泽,祗奉训词,俯伏拜嘉,怆惶失据。
窃以五帝之后,书画殊体;
六国之世,文字异形。
史籀兴而鸟迹亡,隶邈作而虫篆散。
遗烧未泯,尽亡保氏之六书;
残烬仅传,遂变史官之八体。
三千馀简,而初存《大诰》;
四十七篇,而独得《中庸》。
传《周书》于鲁太师,尚存典要;
得《商颂》于正考父,仅识仪刑。
礼文藏于理官,乐舞隶于军正。
维《诗》备弦歌之奏,得以幸存;
而《易》为卜筮之书,由之不废。
斯文未丧,大道将兴。
出遗简于淹中,得断篇于渭上。
群经聿备,异学竞名。
古文百篇,尽收鲁壁;
《乐书》三记,咸出献宫。
混《尧典》于济南,分《鲁颂》于燕北。
学官讲业,偷合《说命》之三篇;
博士传经,伪补《冬官》之六典。
陋儒守误,曲学自私;
见道不明,谈经多蔽。
窦公司乐之伪,萧氏诋《康诰》之非。
至论《左传》不解《春秋》,谓《夏正》尽模《世本》。
《明堂》、《月令》,虽杂出于秦书;
《时训》、《职方》,犹见存于周制。
大则得于简牍,小则出于縢囊。
残编乱六代之遗声,断简失三王之旧礼。
离《易经》之《讼》卦,岂亦未之思乎;
则《孟子》之外篇,盖末如之何也。
由是经术遂紊,传注益繁。
破大篆为秦文,已混横直;
更旧科于汉隶,遂遁方圆。
残经不悟于郭亡,阙文徒存于夏五
《泰誓》出于河内,诸儒咸以为疑;
《虞典》盛于江南,学者皆以为妄。
虽《武成》之书尽信,而《酒诰》之篇俄空。
长杨》昧于衮铤,《新书》蔽于暴熭。
《易》或脱去「无咎」,擅以补遗;
《书》则改去「无颇」,因之失当。
上愿纠暴之莫订,索隐行怪之相仍。
箕子明夷,误著该滋之实;
尹躬西邑,竟从先贩之讹。
马不足一者,既失其全;
虎多于六者,自乖其数。
至论「二檀」非圣人方幅之典,谓「五官」乃战国阴谋之书,议《礼》或昧于何居,引《诗》无分于楚些。
文王之德,众说尽离;
仲尼之居,两言皆误。
《书》残武殪,《颂》乱汤齐。
天地𡔹𡕃,评书固昧;
阴阳旁魄,求义则非。
况夫乌舄混淆,鱼鲁杂糅。
河南之邑为雒,减汉东之国为隋。
避上则罪不从辛,绝下则对或去口。
偷合俗谶,私释民谣。
理苟昧于参稽,字因失其檃括。
断残莫续,疑误相承。
造为百二篇,悉从私意;
断于六十字,自托前言。
合而棘氏微,足省而疏姓绝。
叙作《左氏》,妄黩货于汉朝
题为《连山》,滥购金于隋室。
分差真赝,甘守姬鱼。
定文于六穗之禾,训同于导;
分序于八寸之策,执异为宗。
丁尾乱真,钩须失实。
甘守马头之误,犹怜凤毛之工。
书立书诮而既缪国名,为卷为端而遂乖服制。
篆形误伪,谁正云兴之祁祁;
隶体散亡,共守鸾声之钺钺。
析异文于钟鼎,合款识于盘盂。
锁定银铛之名,车改金根之目。
不知篆字,释经方论于旦明;
徒守籀文,立典遂惑于由𣡌。
误看望杏,私定弱枝。
才分童知之非,尚守予猷之是。
记文既异,知一束二缝之为来;
取义已殊,指二首六身之为亥。
进尽贤臣之相乱,悉述妒姤之共迷。
汗简家传,漆书私定。
郡章立信,救时惟正于四羊;
国史传疑,考义共惑于三豕。
蠹残未整,缺伪宁论!
推字以十八公,评文以一万日为昉。
淮南则田下于亢为畜,阳冰则云上于天为需。
会意则背私为公,辨方则反正为乏。
傅会作九禾之秀,离析为三刀之州。
托妄人山,借言鬼木。
合乐之奏,妄加文武之为斌;
定经之名,误合日月之为易。
此丝奚据,廷车宁依!
字失部居,改白水真人之兆;
书忘形象,作非衣小儿之谣。
四十八安取于,三十七未足语世。
黄头漫尔,白日谓何!
钟钟叫嘂之未明,协协叶叶之徒论。
酢醋易义,种穜互间。
忧悠未辨于声,柴寨莫穷其体。
告存牛口,信假人言。
𩅦𩃙壾𠅬,寓名于怪;
乖𠙻,究义则诬。
󶵲无取于命师,𧢥岂足以讽国。
至于虐暴昏荒而定义,见于方正仁信之病时。
𪚔固殊飞,照诚异照。
议豳颂本岐山之居,分《讼》卦为慈岭之东。
罔知终辟以成朱,莫悟季春而出火。
是知津矣,故书尚全;
续莫大焉,古字或异。
以祈禳为相近,移馀聚于猎闾。
不学或至于面墙,虚造务传于乡壁。
总不可于叵,楚字渐离;
合颛孙于申,秦声浸失。
狐疑犹豫,号于别义
鸡尸牛从,断以非经。
翚摇未闻,顾后世作字异尔;
繁缨不改,赖前书引纬明之。
图籍损增,篇第褫落。
别风淮雨,傅毅托文于奇;
漱石枕流,孙楚书言于诞。
分章改纸而悉以别读,片札残行而易以异音。
梁父七十二家,名虽具在;
尉律四十九类,尽益已亡。
著论犹见为疑经,立说敢期于證圣
不耐无乐,赖古字犹有存焉;
彼徂矣岐,叹昔人已无知者。
繁章条以成一家之说,增篇目而合二传之差。
疑误后生,破碎大体。
脱去半字,刘向屡伤;
诡更正文,许慎重叹。
顾鸡斯之仍陋,岂雌霓之未分。
故言非通六经之旨,则益有不知;
文非精究小学之徒,则莫能致辨。
宜求博学,以正微言。
某嗜学无成,守经多泥。
自惟断断而无他技,不能碌碌以取世资。
读书未识偏旁,敢当刊误;
作字但能点画,安敢辨疑!
顾梁丽不能舂城,在纳履岂宜织锦。
以俗为累,不能辨乡邑之山;
是古成愚,罔知断里闾之社。
疑字辄过,异人未逢。
快意适于当前,读书不求甚解
执简未免,伏猎幸逃。
虽左朱右黄,未尝去手;
然赋白分黑,徒觉费心。
造理未能两忘,思误更是一适。
顾已贻讥于许禄,盖尝未论于追来。
部改于畺,世谓不师陶、葛;
文从疵,人嗟未本机、云。
误存舟二间之为航,安识门五日之为闰。
得遗札于《干禄》,体或背经;
求异书于《正讹》,名皆异实。
徒以签縢错舛,简册拿烦。
折中既废而传习寖衰,小学久忘而讹乱相属。
承误或因于炱朽,执疑遂守夫灰残。
愿再杀青,不量削牍。
献章左匦,希洪渡之绪正科文;
抗论前旒,祈于干之裁定圣训。
明诏假编摩之任,睿恩兼是正之司。
但仁寿置官,古文废而不用;
开元守属,奇字秘而未雠。
徒有详定典籍之名,未举刊正文字之职。
况联班内府,充职中台
自汉以还,特号老氏之藏室;
逮唐其后,至谓道家之瀛洲。
策府增华,儒林推重。
是谓殊常之选,宜登绝异之才。
托误缀文,浪作兰台令史
猥因载笔,敢辞公车之左人。
顾将获东观未见之书,抑亦举西京未坠之典。
念扰扰欲何为者,岂区区敢取正焉!
倚相之官,未力雠覆;
耀卿之业,但守阙遗。
嗟狞劣顾如形何,昧聪敏则亦性也。
察部整景比之莫效,顾文籍盈漫之难工。
浅学宁施,寡闻知惧。
自惟忝切,谁许冒居!
固知宰物之笃时,益见大钧之造命。
此盖伏遇某官道熙帝载,德亮天功。
允升大猷,致君于无过之地;
绍隆绝业,措国于不拔之基。
廷论以之为平,朝纲赖之取正。
大明中天,而物无邪景;
疾雷破山,而人无妄情。
遏绝狂澜,作时砥柱;
绵延圣绪,为世泰山
惟克享天心,行千载一隆之道;
则辅成配德,当万世罕遇之时。
身任天下之安危,道合圣人之用舍。
三官并治,收夫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之功;
五教兼施,尽孟子中养不中、才养不才之德。
是宜朝有著位,野无遗材。
典成巧冶之知,特假吹枯之力。
逮兹冗散,亦被选抡。
某敢不益谨官常,恪修职守,网罗遗佚,绪定缺残。
知凤为君子之徒,朋皆自正;
谓马本诸侯之乘,趣固可名。
虽不敢妄下雌黄,尚庶几能分牡墨。
誓殚末技,以报洪私!
按: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九。又见《宋四六选》卷一六。
赐太傅右丞相太子少师贾似道辞免以皇太子宫满岁推恩特转一官恩命不允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七
似道元良天下之本,前朕命相多矣,莫为国家定大计者。
自卿宅揆,与朕同心同德,首建春宫,而又招聘耆儒端人以辅翼之。
参决久而益智习事,讲贯熟而发言当理。
近以其所学于宾友者成书来上,由岁月启迪之善,开社稷灵长之基。
太公望赐履而封,未闻力巽;
正考父循墙而走,毋乃太谦。
宜略撝文,钦承茂渥。
知枢密院事朱熠再辞免以充进呈安奉玉牒礼仪使及经武要略礼毕各特与转两官恩命不允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七
二书体大,涣渥已朌;
再疏辞坚,谦巽太过。
非眇躬之滥赏,有列圣之成规。
矧以庞臣,辑兹钜典。
卿言良是,欲慕正考父之恭;
朕令惟行,岂容范宣子之逊!
爰申谆谕,其即对扬。
谢希𡉙权礼部尚书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
虞廷之典三礼,必允佥谐;
晋国之长六官,亦先民誉。
肆予亲擢,视古庶几。
具官某植行洁修,秉心精白,早交游于诸老,久扬历于中朝。
自奋孤忠,虽千万人吾往;
及更大化,惟一二臣予同。
为命则兼世叔、子产之长,批敕不在袁高、李藩之下。
顷畴时望,登拜文昌。
正考父之恭,莫回雅志;
范宣子之逊,咸革躁心。
名实俱孚,岁时寖久,爰涉大仪之峻,以旌迩列之英。
露门之劝读有光,夕琐之涂归愈劲。
噫,先贤尝评刘向,盖所谓同姓之卿;
诸儒岂无鲁生,相与定一王之礼。
可。